近日在上海召开的Flexpo会议上的一名演讲嘉宾说,中国塑料原料生产商和在化生产的西方供应商都在加大在华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应用相关的开发。
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的弹性体研发总监XudongHuang说,比如,陶氏化学公司“近年来已在中国建立了世界级的研发能力”,在上海的研发团队人数从五年前的50人增至如今的500人。
埃克森美孚上海亚太研发中心常驻上海的亚洲区技术经理DirkMichiels说,同样的,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也于3月在上海建成一座技术中心,这是其在全球第三大的技术中心,专注于开发价值更高的产品,诸如茂金属和特种弹性体。
他说:“该中心专为支持高端产品的开发而设立。而在商品产品上的研发工作很少。”
作为Flexpo会议主办方之一的总部位于美国休斯敦的咨询公司ChemicalMarketResourcesInc。公司CMR说,亚洲本土的研发能力也在快速发展起来。
CMR说,这也是该公司把近几届的Flexpo会议都选在亚洲举办的原因之一。
CMR的分析师和客户服务总监J。N。Swamy说:“在我看来毫无疑问的一点是,虽然亚洲在很多地方仍需急起直追,但他们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期。创新必须迎合市场需求,而如今的需求都集中在了亚洲。”
许多西方或日本塑料市场上的老牌巨头都在Flexpo会议上做了报告,有些在产品你开发上有了最新进展,有些则在设法将技术许可卖给亚洲一些新兴市场上的企业。
但同时,中国国有的石化巨头中石化集团和中石油集团,以及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塑料加工商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作为他们研发成果的各种新产品。
总部设于广东佛山的佛山塑料集团称,该公司一直在开发基于热塑性弹性体的柔性管道,通过利用高能电子束产生的辐射将材料交联起来,从而克服了TPE在实际应用中的耐热性问题。
在参加会议的海外企业中,韩国SKInnovationCo。Ltd。公司也公布了自己的最新进展,该公司已经准备好将其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塑料原料的生产工艺投入商用化,此外有望在明年初决定其首座商用规模生产厂的产能大小。
据CMR的Swamy说,虽然亚洲企业加强研发是为了满足本地需求,但同样也会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他说,只要假以时日,这将有可能推动全球企业加快创新的脚步,这也将以极快的速度使如今利润较高的高档产品变为日后更趋向价格导向型的产品,利润空间也将随之缩小。
为举例说明,他特别提到了中石化在Flexpo会议上宣布的将开始将其部分级别的茂金属投入商用化的计划。
茂金属市场历来被陶氏、埃克森美孚和日本三井化学牢牢占据,但随着亚洲新兴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起先是韩国企业,随后中国企业也开始自主开发茂金属产品。
他在Flexpo上发表讲话时说:“随着亚洲产量的增加,加上可能将有更多的亚洲企业参与进来,茂金属的利润空间将日益萎缩。商用化的潜力已经形成。虽然在今后10年不一定会发生,茂金属仍将是一个高端市场,但在过去5年里大部分所谓的高端产品在未来10年里很可能将变成极为普通的商品。”
CMR的其他分析师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踏入这一领域,诸如EVA共聚体和PE-100级聚乙烯管树脂这样的产品也有可能面临着同样的盈利压力。
尽管中国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在日益加大,但中国化工行业的一位管理者在Flexpo会议上直言,这一行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仍不够大。
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会长许秋塘说,中国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立下了把化工行业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的比例达到3%的总体目标,虽然相比国际标准这一比重仍偏低,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仍有难度,如果真的实现那将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同样的,在Flexpo会议上发言的另一位中国化工行业分析师也认为,中国的聚烯烃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优势,因为国内的聚烯烃工厂规模较小,最大的一座也只有世界最大工厂的1/4大。
设在北京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的咨询部门总经理助理方巍说,此外,国内聚烯烃行业的产品种类也过于单一,只有大约100种不同级别的材料,而发达市场有多达数千种。CNCIC和CMR联合主办了Flexpo会议。
他在Flexpo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中国聚烯烃行业亟待整合和大大提升创新能力,并在减少外资限制上做出更多努力。
对于在中国的一些西方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这一市场对创新的接受度在与日俱增。
埃克森美孚的Michiels说道,相比其他地区,许多亚洲企业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
他说,据预计,在今后十年石化行业约有60%的增长将来自亚洲,而其中中国将占到近一半,中国的客户将更乐于接受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竞争力的好创意。
他说:“这是中国市场极富正面意义的良性发展。虽然欧美国家企业根深蒂固的观念有时很难改变,但在亚洲,这里的人们往往对新事物十分欢迎。”